【资料图】
原标题:注重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发展才是硬道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的衔接,继续加大向基层一线选派优秀干部,加大财政支撑,加大产业扶持,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让文化、卫生、生态等优美起来,培养一批“土专家”“土教授”,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性发展。
统筹各方资源,让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继续选派优秀的干部到基层去,坚持网格化走访联系,印制“便民连心卡”,实现“一对一”的服务。同时,构建“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对农业、水务、交通等部门,更是要落实联系基层机制,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遇到问题或者是困难,能够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服务好乡村振兴事业。
延伸服务半径,将民生服务向一线布局。深入开展“放管服”体制改革,把涉及到民生服务的事项,一件一件的下放到基层一线去,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的事情可以实现就近办,也可以探索“一件事一次办”,还可以开设“帮办代办”志愿服务,让群众的事情更好办了,让群众的幸福感更足了。
注重人才培养,让乡村发展的后劲更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大的驱动力,是内生动力,是发展的后劲和基础。因此,要引进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类人才,让种养殖技术能够送到群众田间地头去。同时,要能够依托互联网,利用党校、高校的线上资源,以及党员先锋等平台,为基层量身定制学习套餐,为基层发展培养出一批“土专家”“土教授”,让基层发展后继有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让乡村振兴聚力发展、蓄势发展。(黄春谚)